污水处理进水水质余氯高如何应对?
余氯是氯投入水中后,除了与水中的细菌、微生物、?有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以外,还剩下的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含氯消毒剂通常是指溶于水产生物,具有微生物的活性的次氯酸钠的消毒剂排水单位加大使用氯消毒剂可能导致污水厂进水余氯含量较高。
2020年2月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当公共场所和家庭为控制疫情多采用要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排入污水处理单元的污水余量可能偏高,影响生化处理单元的正常运行各管理单位要做好污水处理进水水质余氯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提出有针对的应对措施,确保出水达标。
余氯量偏高容易杀死生物活性,影响污水生化处理单元正常的运行,污水处理效果不佳,进而引发出水水质超标的风险,并且需要关注在采样监测过程中,氯含量高,还容易干扰其他指标的测定,比如水中氯化物含量偏高,将干扰化学需氧量的检测结果,这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HJ 828---2017)中明确“本方法的主要干扰物为氯化物,可加入硫酸汞溶液去除”。
如果由于进水含绿量偏高,影响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进而导致污水处理出水水质超标将受到相应的环境法律风险。但是降低含氯消毒剂的使用,这项目中的粪大肠菌群数在疫情之下,如果污水处理没有根据进水水质情况,适当增加消毒剂的投放可能导致粪大肠菌群数的超标。
进水本身余氯含量高,污水处理厂为防控病毒传播还可能加大氯消毒剂使用量,出水中余氯含量高风险很大,该如何控制和应对呢?
污水处理单位做好以下风险管控措施:
(1)关注进水水质余氯含量,重点关注生化单元进水的余氯变化,掌握进水氯含量变化规律,考虑采取防止生物活性受影响的措施,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2)关注出水粪大肠菌群数等指标,综合采取含氯消毒剂或臭氧、紫外线消毒等多种消毒措施,确保出水粪大肠菌群数指标达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余氯含量在疫情期间有大幅增加,并对剩余污泥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防止病毒扩散。
(3)完善应急预案等相关风险管理制度,尤其做好污水处理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应对特殊时期进水变化导致的突发风险。
(4)一旦发生环境法律风险,及时征求法律、技术等专业意见,加强和地方生态环境等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充分行使法律救济权利,依法寻求良性解决方案。比如在采样监测过程中,污水处理厂代表需要充分与采样人员沟通,说明特殊时期氯含量较高的情况,以防止其未采取排除氯干扰的措施而导致检测结果失准。